一本书,了解商业秘密保护!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Asia at a Crossroads
《商业秘密保护:处于十字路口的亚洲》


主编:刘孔中(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法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学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教授),Reto Hilty(德国马普创新与竞争研究所所长、教授)


近年来,随着公司在技术快速发展的竞争环境中实施保护其知识产权的战略,商业秘密保护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亚洲来说尤其如此,商业秘密的惊人商业价值、激烈的跨境竞争和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是该地区经济的特征。本书首次对涵盖多个亚洲司法管辖区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进行系统研究,对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地的相关成文法和判例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书中,31名当地法学专家通过研究各自国家制度的以下方面,清晰地概述了国家法律和实践:商业秘密要求;保密和/或竞业禁止条款的有效性和范围;举证责任及其转移或逆转;在起诉和审判期间保护商业秘密的命令;民事救济(禁令救济和损害赔偿);和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处罚。这本真实、可靠且富有洞察力的亚洲商业秘密保护法动态和多方面发展的纲要有望成为关注知识产权跨境保护的从业者、公司法律顾问、法官和学者的宝贵财富。


我校林秀芹教授领衔撰写了本书第三章“中国商业秘密保护状况”。其中林秀芹教授主笔总则部分,苏州大学刘铁光教授(我校毕业法学博士)负责商业秘密要件模块,西北大学教授张曼教授(我校毕业法学博士)负责商业秘密有效性和保护范围模块,贵州师范大学王晓君教授(我校毕业法学博士)负责商业秘密侵权举证责任模块,人民大学罗莉教授负责商业秘密侵权禁令模块,厦门理工学院曾斯平博士(我校毕业法学博士)和厦门大学王轩博士生合作负责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模块,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法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学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刘孔中教授和厦门大学王轩博士生合作负责商业秘密刑事责任模块。


第三章“中国商业秘密保护状况”内容概述:近年来,中国的商业秘密保护得到了显著改善,体现在两轮立法修改、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新通过的司法解释、加强司法实践以及出台保护商业秘密的政策。可以概括为三大成就:一是扩大未公开信息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范围,将算法、数据认定为新型技术信息等;二是加大商业秘密保护执法力度;此外,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恶意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给予惩罚性赔偿,降低商业秘密犯罪的成立门槛。过去五年中国法院审理的商业秘密案件数量超过了前十五年的数量。可以预见,在中国,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将继续增多,保护力度将不断加强。




文:王轩(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博士生);视频:刘明玥(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