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沙龙由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轩主持,王轩博士生首先简要介绍南强学术沙龙,并隆重介绍了出席本次沙龙的嘉宾,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技术黄雄杰总监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利预审业务解析作主题介绍,黄雄杰总监从知识产权强国战略重要性引入,介绍了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基本情况以及业务板块,并重点详细介绍专利预审业务的具体流程和审查注意事项。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韩闯副主任、副研究员就高价值专利培育效果全流程评价体系的探索作主题发言,结合某专利质量提升与高价值专利培育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自身实际经验,对高价值专利培育的思考,通过制度建设、培育体系、培育目标、培育资金效果评价几个维度介绍高质量专利培育的程序,举例了不同省市县的培育政策差异,并介绍了基于用户画像(TGI)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方案,个案分析不同企业的不同专利特点。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理学博士梅若鸣,演讲题目为复审无效中的加快审查与PPH经验分享,其通过介绍复审、无效优先审查以及PPH,引证专利审查程序的理论规范和从事专利代理师和执业律师的实践经验,重点比较专利无效中优先审查程序与普通程序周期的异同。
福建理工大学法学院叶文庆副院长就优先审查与快速预审的区别与选择发表主题讲话,重点围绕专利预审制度和快速审查制度的区别和制度建构,结合福建省各地的具体政策,通过比较从而提出两种制度产生的环境背景,以及如何相互衔接协调,省际之间不同政策如何统一的思考。
与谈环节,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助理罗立国副教授首先就各位嘉宾的发言作点评,结合专利预审的实际审查现状以及改革情况、审查标准、以及在实操业务中实践与理论的不同提出个人的思考。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陈俊凯从两个层面展开点评,其一是专利快速审查或者优先审查的创新影响如何,并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的实证研究。其二是对于地方审查资格的制度基础进行了讨论。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理学博士梅若鸣就罗立国副教授、叶文庆副教授的相关提问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作回答。
同济大学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刘晓海教授对我国专利制度尤其是审查和高质量专利培育的政策制定逻辑展开评述,他指出主题报告人关于制度的效率、公平性、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建议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制度的法理问题和经济效能,为制度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撑。
自由交流期间,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龙小宁教授博士研究生刘灵子、张帆从经济学角度对专利快速审查和预审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问题,在场嘉宾展开热烈学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