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厦大知产信息服务中心导航分析案例集

目录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厦门大学WIPO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简介

一、介绍

二、业务范围

(一)定制服务

(二)常规业务

案例1:工业机器人人才推荐分析报告

案例2A公司CIGS研发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技术风险评议

案例3厦门市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实验室专利分析报告

案例4AJL公司母婴童牙膏专利导航报告

案例5NOD/SCIDNOD/SCID/IL2Rγ-/- 小鼠专利预警报告

案例6:泉州市对讲机产业调研报告(缩减版)

一、泉州市对讲机产业调研总结

(一)企业现状

(二)企业发展难点

(三)企业政策需求

二、泉州市对讲机产业现状、特点和技术发展分析

(一)泉州市对讲机产业现状

(二)泉州市对讲机产业特点

三、泉州市对讲机产业发展路径建议

(一)泉州市对讲机产业政策建议

(二)泉州市对讲机产业发展建议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厦门大学WIPO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简介

一、介绍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依托厦门大学图书馆运行,定位:整合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立足厦大、服务社会;目标: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建设南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之强。拥有丰富的资源、科研和实务能力,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供全流程的服务。中心由决策小组、业务小组、专家小组和可视化小组等四部分组成,共计15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8人,1人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证,涵盖知识产权信息、科技查新、文献资源获取、学科服务与分析等科技情报服务领域。此外,中心另聘有知识产权法律和实务专家、高新技术顾问等7人,均为相关领域的资深教授或专利代理人。厦门大学图书馆截至2019年底,实体资源441万册,电子数据库达170多个、折合馆藏约833万册,合计馆藏总量1274万册,覆盖全学科全领域,在国内各类图书馆中名列前茅,馆内所设的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中心,与国内外一百多家图书信息机构开展资源共享合作,为开展知识服务提供有力的资源和人力保障。

中心于2019年4月成立“厦门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东莞工作站”,地点设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其位于松山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打造东莞现代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东莞企业综合服务基地、东莞市民终身教育基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发展目标,为东莞市实施提高人口素质、打造“技能人才之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开发区环境优美,是东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载体、产业结构升级的龙头、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工作站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立足东莞 “国际制造中心”的定位,助力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支持建设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并通过知识服务辐射湾区。

2020年6月,厦门大学以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协调校内知识产权研究院、科技处等研究与职能部门成功申报入选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华的第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upport Center,以下简称“TISC”)筹建机构。TISC面对高校、企业和政府提供信息资源、基础检索、咨询、宣传以及知识产权信息素养基础培训等服务,并进一步为服务对象提供特定检索、技术监测和竞争者监测、预警导航、分析评议、进阶培训、科研竞争力分析、专利价值评估、知识产权托管等高价值服务。

二、业务范围

(一)定制服务

1. 科研支撑——面向高校

1.1 高校现有专利的全面梳理、分级管理和价值评估工作。

1.2 高校课题组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工作,包括技术交底书的辅助撰写、技术要点的分析和预警、专利布局、专利价值评估。

2. 决策支持——面向园区

2.1 行业导航

服务于产业创新发展决策,利用专利情报与产业研究融合方法,分析发展定位、方向、路径等信息,包括产业格局调整路径,企业整合培育路径,技术产品研发路径,人才引进培养路径等,以辅助支持政府决策。

2.2 新兴产业项目分析评议

从技术先进性、市场前景分析等多角度,针对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进行专利情报及文献资源收集、调研、查新与分析,以辅助支持政府及专家决策。

2.3 关键共性技术分析

提供全球范围内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4 行业竞争情报分析

针对行业中现有和潜在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以协助区域行业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

3. 人才评价——面向人才

3.1 人才引进挖掘

基于区域、机构创新或科研发展现状,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挖掘产学研合作人才。

3.2 科研诚信

在人才引进与评价、成果论文、报告评估上提供科研诚信方面的服务。

3.3 优秀企业家评价

以区域发展与创新为目标,从创新人才、创新技术角度,提供园区卓越企业家评价分析。

3.4 团队科研绩效管理

建立团队科研档案、数据及相关信息,定期跟踪、评价团队科研绩效。

3.5 人才成长关注

针对区域、企业或机构重点培育人才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创新表现进行评价。

4. 技术服务——面向企业

4.1 专利布局、预警

跟踪相关专利信息,做出预判,调整技术产品发展规划,有助于企业随时掌握知识产权竞争态势,提前应对竞争威胁。

4.2 全球产学研合作伙伴发现

在一定区域内挖掘适合企业研发方向及发展规划、具有产学研合作潜力的人才。

4.3 主题文献跟踪

   利用文献数据库进行某一研究主题的学术追溯和跟踪,根据需要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二)常规业务

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1.1咨询

a.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咨询: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相关知识的一般性咨询;专利的申请流程、资料检索、文件撰写和相关法律问题方面的一般性咨询。

b.专利资源检索咨询:专利资源检索技巧和专利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的咨询。

c.专利法律状态咨询:针对委托人提供的单篇专利、多篇专利或指定技术领域,实时动态跟踪相关专利数据变化,包括专利授权、专利失效、专利权转移、专利诉讼等,发现相关专利以及时提出预警,减少侵权损害。

1.2专利信息导航分析报告

a.专利竞争力分析:对地方、行业或者个人的专利成果、有效期和转化等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实施专利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等服务和决策;也可为企业/课题组提供针对性的专利竞争力分析报告。

b.定题专利分析:根据委托人的研究成果,检索技术领域内的相似专利,梳理委托人现有专利的法律状态,整理可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开发转化其中高价值专利。

c.基于专利数据的核心技术分析:针对特定行业的单一技术领域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以全面了解技术的研究历史和发展前沿。一方面可用于科技立项前的文献调研,另一方面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文献支持。

d.专利文献预检索:根据委托人提供的技术背景、技术方案、关键词等信息,为委托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新颖性检索,出具包含相关专利文本的检索报告。旨在使委托人在设计实验、撰写专利时了解领域内的发展状况,减少盲目申请,为项目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1.3专利查新

在专利申请前对发明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进行预检索,获取可能影响技术方案新颖性、创造性的专利文献及非专利文献,为专利申请书的撰写提供文献参考,提高专利授权率。

1.4培训

a.知识产权基础培训:知识产权基础培训重点关注专利、商标权、著作权的基本知识。例如,专利基础培训从专利的种类、专利的特性、专利文件的撰写、专利申请的审查程序等方面进行介绍,旨在普及专利意识,方便科研人员进行专利申请。

b.专利数据检索和分析技巧培训:介绍几个重点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以智慧芽、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等商业专利数据库和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公开的专利检索数据库为例,介绍常用的专利检索和分析技巧,挖掘专利中蕴含的有效信息,为科研项目提供参考。

c.专利实务分析培训:由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校内外专利服务机构合作提供,针对不同发明人的特定案例展开全面分析,届时由图书馆在公共平台发布讲座通知。

2. 竞争情报分析

2.1专题竞争力分析报告

通过学术文献的各种特征指标及引证关系,对科研机构的科研现状与专业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对比分析,绘制数据图表,形成分析报告。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报告内容。

2.2人才影响力评价与科研绩效评估

针对机构或个人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文献的数量与质量指标,结合学科特点和机构现状进行学术影响力与科研绩效的综合评价。

2.3学科高被引论文检索

通过检索高被引论文,帮助用户确定学科前沿研究热点或学科带头人。

2.4论文统计与收录引用检索

机构学术成果统计;个人发表论文统计,开具收录引用检索证明。

2.5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评价

提供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对比分析报告,从而了解办刊水平和发展方向。

3. 科技查新

教育部厦门大学科技查新工作站(L15)是教育部指定的理工类科技查新及项目咨询中心工作站之一(教技发厅函[2003]1号),设于厦门大学图书馆。可承接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企业等单位的科技查新与咨询服务。目前已完成包括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有关国内外科技查新2000余项。

4. 文献信息服务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旨在为用户提供馆藏文献或向国内外协作单位提交服务请求:指定文献传递,根据用户确定的需求,来提供精确的文献;主题文献支持,根据主题范围或方向性的文献群需求,派专人提供科研全流程的文献支持。

协作单位: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韩国仁荷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匹兹堡大学图书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等。


案例1:工业机器人人才推荐分析报告

核心提示

从人才政策来说,国家、广东省及东莞市规划及政策(见第一部分第三小节)均关注了工业机器人产业方面的人才培养,广东省及东莞市规划及政策注重人才引进及合作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强调高技术人才或者学科带头人的国际化与多层次。针对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策略来说,开阔视野引进全球核心技术领域人是有效途径之一。以一流研究平台和领军人才吸引包括非华裔在内的全球高端科技人才,有利于组建具有核心攻坚能力的研究团队群。建议引导及推动广东相关企业与全球高校高技术人才进行合作,立足于广东省及开发区,深化技术交流及创新合作,从而全面提升整体创新水平。

报告从技术先进性与技术成熟度两个方面进行全球人才挖掘,推荐了6位机器人专家。专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上拥有持续体现技术先进度的高技术成果产出,且具有技术转移经验。报告推荐结果可用于企业欲寻找解决研发中相关技术问题的全球合作伙伴,或者欲提高相关领域学术水平的高校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专家列表如下:

中国——葛树志;

中国——谭民;

美国——乔治·怀特塞兹;

美国——谢普德·罗伯特;

日本——KOSUGE, KAZUHIRO;

日本——FUJIMOTO, HIROSHI。

推荐人才中,葛树志,谭民,KOSUGE, KAZUHIRO三位专家均在传统工业制造方面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针对智能制造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乔治·怀特塞兹与谢普德·罗伯特在软体机器人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可运用于水下或者特殊环境的场景应用。

若针对工业机器人某个具体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或者场景应用挖掘有进一步需求,厦门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将从粗颗粒度的检索策略向细颗粒度方向调整制作更精细化的报告以适应需求。

案例2:A公司CIGS研发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技术风险评议

核心提示

从技术成熟度和产业现状而言,CIGS太阳能薄膜的制备和电池的应用已经处于技术成熟期,全球的研发活动已经处于衰退阶段,有效的核心专利剩余寿命普遍在10年以下;CIGS太阳能薄膜产业目前处于装备制造和产品应用阶段并已向中国转移。

从Miasole和A公司的CIGS太阳能薄膜技术现状而言,Miasole在CIGS太阳能薄膜生产和设备制造领域技术实力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其主要研发团队均被A公司接手,研发项目可持续性得到保证,核心专利具有广泛的全球布局,但对中国的布局较为缺乏,核心专利“用于大规模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设备和方法”剩余寿命不足4年。A公司自身的研发重点在于产业链的下游即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开发,海外布局重点在美国,其余诸国布局量较少。

从专利法律风险而言,Miasole和A公司的专利均未被提起无效诉讼,表明其专利稳定性较高,专利质量较好,但Miasole的光伏模组(MR–100, MR–107, and MR–111)被判定侵权,需要进一步对该案最终的结果进行跟踪调查。

从Miasole-CIGS太阳能薄膜技术应用而言,首先,从相关政策来说,大规模铜铟镓硒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已列入国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引进的Roll Coater的生产工艺符合国家工信部政策支持。目前国内只有A公司集团才拥有美国Miasole装备制造技术,其他公司有的CIGS技术生产线,非美国Miasole装备制造技术,若出售美国MiaSole生产线,可能会提高竞争对手的产品竞争力。根据调研3-A公司产品应用情况,Miasole的CIGS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国内外已有成熟并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CIGS太阳能薄膜生产及生产线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太阳能薄膜电池产品已有市场应用,Miasole核心镀膜设备ROLL-COATER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Miasole和A公司的核心技术受到法律诉讼的风险较低,但下游产品会面临一定的侵权风险。此外,A公司所拥有的溅射法生产CIGS太阳能薄膜的专利面临着保护期限即将到期的问题。

根据上述结论,建议如下:

第一,进一步调研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现状,并评估技术迭代时间,避免项目完成即面临技术落后和换代的情况。

第二,进一步对镀膜设备ROLL-COATER和太阳能薄膜电池产品市场前景做出翔实的数据分析,对经济效益做出周全的判断,并进一步调研当地产业衔接和承载能力,就可持续性发展做出分析。

第三,进一步调研SOLANNEX与Miasole在诉讼判决后的相关协议,避免产品上市后受到侵权诉讼。

第四,由于Miasole的专利权转移给北京铂阳顶荣公司,需要进一步明确A公司集团、北京铂阳顶荣公司与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的投资关系,并明确相关专利使用的条件。



案例3:厦门市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实验室专利分析报告

核心提示

  从专利技术研发体系,系统控制、硬件设计、机器学习和系统控制与机器学习等4个学科范畴的专利申请量最多;机器人和图像识别两个应用领域涉及的申请量最多,并以发明专利为主,通信系统和交通领域其次,以实用新型为主。

从专利质量和布局来看,专利被引次数、技术宽度和权利要求数较少,虽然在图像识别和机器人两个应用领域的专利撰写水平相对较高,但从整体而言,专利撰写水平不能反映专利技术的先进性和重要性,从2017-2019年的专利撰写情况来看,发明人对专利撰写质量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从实验室整体而言,发明人在机器人和图像识别两个应用领域有一定的国内布局,但缺少在国外进行适当的专利布局,发明与实用新型配合的重点技术组合布局策略缺失。

从专利成果转移转化来看,从实验室整体而言,专利没有许可和转移事件发生,仅有两件合作申请专利,一件处于实审状态,一件处于撤回状态,同时也不存在明显的技术转移转化对象,该情况从侧面反映了实验室专利在整体上质量有待提高,所保护的技术方案较难得到所属应用行业的关注。

从研发合作来看,邵桂芳和刘暾东为同一研发团队,两人的研发分别侧重于图像识别和机器人领域;刘利军和余臻为同一研发团队,研究领域涉及了无人机、区块链、超声波检测等;王颖与邵桂芳和刘暾东有一定的研发合作,但自身为独立的研发团队;罗德林、仲训昱、周绮凤有一定量的专利成果,但均各自带有独立的研发团队;杨帆、洪文兴、曾一锋、林冬云和沈少萍专利成果较少,并缺少与本实验室其他成员的合作。

综上,作为工科实验室,专利申请量较少,专利撰写水平和布局策略有待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为研发成果提供应有的保护。主要研发成果未能以专利形式进行保护,在未来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将存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也限制了高质量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实验室成员的研究领域分布较广、团队合作程度有待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在图像识别领域、智能活动机械领域和信息数据分析领域。

   建议如下:

(1)专利申请

重视专利交底材料的撰写,尽可能对现有技术进行检索并引用,提高专利申请书的撰写质量;说明书内容在不泄露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丰富;在提交提前公开的申请时,不同时提交实质审查申请,充分运用两次主动修改的机会。对于重点技术以算法和方法作为基础专利,以实现系统、应用场景作为核心专利,以硬件配置为外围专利进行多层次的组合布局和国内外布局,扩大专利保护的地域范围和技术方案,并聘请优质的专利代理事务所代理专利申请。

(2)技术转化

以专利为主要标的物实现技术的转移转化,扩大技术成果影响力,增加潜在的转化对象和投资者,同时也能对研发人员在转化科技成果时提供法律保护。

(3)研发合作

短期规划:根据现有的专利信息分析,建议实验室成员联合组建三个研究团队,分别负责图像识别、智能活动机械和信息数据分析挖掘等三个领域的科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的合理共享和使用。

中长期规划:建议实验室研究团队充分整合并运用实验室已有的算法资源、系统资源和研发资源,联合打造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平台,融合数据分析、仿真模拟、实体实验等功能,不但为自身的研发提供支撑,也为政府和企业项目提供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  



案例4:AJL公司母婴童牙膏专利导航报告

核心提示

1. 全球牙膏专利分析总结

从总体申请趋势来看,全球牙膏申请量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美、中、欧、澳、加,除中国以外的全球主要申请国及地区的专利申请量近三年呈下降趋势。根据牙膏技术生命周期图所示,目前全球(除中国外)牙膏技术生命周期已经进入成熟期。绝大多数的核心专利均为国外申请人所拥有,包括企业、研究所和大学在内的国外申请人在中国各技术分支均有一定的专利布局。全球(除中国外)牙膏专利申请集中度高,全球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申请量占全球(除中国外)牙膏专利总申请量的21.3%,专利授权率48.6%,根据智慧芽专利数据库的价值评估,有85件专利(去除简单同族)的专利价值超过一百万美元。

从申请人申请情况来看,高露洁和宝洁的专利分布最为广泛,有六个技术分支均有一定量专利分布,也有其他部分申请人专利分布较为广泛,但专利申请重点分布在个别技术分支,其他技术分支虽有涉及,但绝对数量较少。就申请人合作而言,宝洁、高露洁和联合利华三家公司的合作申请人绝大部分为自然人,这表明牙膏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且市场竞争激烈,各主要申请人可独立完成牙膏的研发,缺乏合作的动机和意向。

从技术分布和发展趋势来看,牙膏专利各技术分支申请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1.2.5(含除肽、抗体抗原及维生素成分的有机化合物组分的配方)、1.2.7(含肽、抗体抗原或维生素的配方)和1.2.6(含无机化合物组分的配方),近五年1.2.2(含植物组分的配方)技术分支申请量呈上升趋势。通过对牙膏专利关键词词频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牙膏的成分配方呈现出组合物-化合物-天然提取物的发展趋势,目前中药配方已成为牙膏专利申请的主要关键词之一,这表明牙膏配方在向绿色天然环保方向发展,通过开发新的天然活性提取物以及中药组合配方来实现牙膏的主要功能。

2. 中国牙膏专利分析总结

从总体申请趋势来看,中国申请量从2007年至2017年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根据牙膏技术生命周期图所示,目从2012年开始,中国牙膏技术生命周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结合高露洁、宝洁和联合利华在美中澳加印五国的专利申请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3.2.3)以及中国国内牙膏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只有四个申请人是公司申请人,其余六个均是自然人申请人,专利集中度低的现状(中国国内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申请量占专利总申请量的13.2%),可以看到近三年中国牙膏申请量的增长是由非主要市场主体所推动的。中国国内主要申请人基本未掌握核心专利,没有PCT申请,无论是在国内和国外均未形成有效的专利布局,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四家公司申请人专利申请量仅35件,授权率44.1%,所授权的专利以植物提取物和中药配方在牙膏中应用为主。

从申请人申请情况来看,薇美姿和广东康绿宝两个公司申请人的专利分布较为广泛,但申请量少;柳州两面针和宁波攀峒两个公司申请人的专利主要分布在1.2.2和1.2.5两个技术分支中。

从主要竞争对手来看,雪豹(广州的代加工厂)、广州中汉口腔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多美和苏州清馨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四家公司以广州中汉口腔用品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实力最强,但其还未过多关注母婴童用牙膏领域。

二. 策略与建议

1. 抓住技术发展趋势、加快专利布局、突破专利和产业壁垒

目前牙膏的成分配方呈现出组合物-化合物-天然提取物的发展趋势,结合牙膏全球主要申请人各技术分支申请量分布图以及牙膏技术分支-含植物组分配方的技术功效图,AJL公司可以结合中国传统医学优势和动植物资源优势开发潜在的技术空白点。建议AJL公司依靠漳州丰富的植物和海洋资源,单独或与其他高校研究所合作,在基础组分中开发从植物和海洋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防腐剂、风味剂和摩擦剂,在功能组分中开发抗菌组分、抗过敏组分、止血组分以及清凉降火除口臭组分。

AJL公司在开发新的天然组分同时,应注重在国内外的专利布局,建议通过优质的专利代理事务所和聘请全职的高素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为企业的专利撰写、布局、预警以及诉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合作

AJL公司应注重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根据对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关牙膏的专利解读、分析,建议AJL公司可以与山东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技术研发合作与成果转移。

3.产业及销售模式的升级与转型

基于儿童牙膏市场销售现状分析,目前国内的牙膏市场包括各细分领域已经被全球日化巨头所占领,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国人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日化巨头的产品已经下沉到村镇一级,XX市牙膏企业需要进行产业与销售模式的升级与转型,避免激烈的竞争,建议如下:

开发特色产品,以天然活性提取物以及中药组分配方为突破口,开发细分领域中的特色产品。

改变产业链中的现有位置,利用漳州市人力、土地、自然资源以及具有专利权的天然提取物,成为国内外日化企业的原材料组分供应商。

开发新的产品销售市场,在维持本地区的产品占有率同时,积极开拓中西部市场。

采用新的销售模式,利用电商等平台,扩展销售渠道,例如云集平台、微商直销等。

4.借鉴相关专利的技术信息

基于AJL公司现有的技术水平、产业链位置以及产品种类,建议AJL公司利用主要涉及抑菌除臭天然活性提取物以及天然甜味剂、香精的专利,CN1098683C、EP0690130B1、EP0739986B1、NZ330843A、US5858992、CN100502888C、CN101312660B和US6074631。同时关注近两三年就要到期的专利EP1250914B2、JP4865961B2、EP1058725B1和AU1999020400A1。

5.有关儿童牙膏用甜味剂的研发方向建议

   基于牙膏用甜味剂发展趋势分析,目前甜味剂的研发重点在于组合配方的研究,包括天然甜味剂组合配方、天然与非天然甜味剂组合配方以及甜味剂与甜味调节剂的组合配方,组合配方从少数几种甜味剂组合向多种乃至数十种甜味剂组合方向发展。

   基于绿色纯天然的理念,建议儿童牙膏甜味剂以现有的天然甜味剂进行组合配方开发,天然甜味剂应选择分离纯化后的单组份甜味物质,如罗汉果苷、甜菊苷A、木糖、异麦芽糖等,避免使用植物浓缩提取物带入的苦味、涩味和异味。




案例5:NOD/SCID、NOD/SCID/IL2Rγ-/- 小鼠专利预警报告

核心提示

根据对NOD/SCID小鼠和NSG/NOG/NSI小鼠专利的申请概况、法律状态和事件概况、中美新及PCT专利技术内容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本专利预警报告委托方在其涉及NOD/SCID小鼠的产品及技术进入中美两国时应注意在NOD/SCID小鼠模型筛选药物及治疗方法中的应用、人源(癌/肿瘤)细胞NOD/SCID小鼠模型以及NOD/SCID小鼠模型在癌/肿瘤细胞分离与培养中的应用等三个领域避免侵权发生,但因涉及NOD/SCID小鼠专利的申请体量不大并结合已有的诉讼案例,可见到该技术领域不存在明显的专利壁垒,提前进行标的技术内容的专利检索将能有效的避免侵权风险。此外,鉴于新加坡相关专利极少,因而专利预警报告委托方在新加坡基本不存在专利侵权风险。

2.本专利预警报告委托方在其涉及NSG/NOG/NSI小鼠的产品及技术进入中美两国时应注意在NSG/NOG/NSI小鼠模型筛选药物及治疗方法中的应用、其他人源化NSG/NOG/NSI小鼠模型的构建、人源(癌/肿瘤)细胞NSG/NOG/NSI小鼠模型的构建等三个领域避免侵权发生;同时应关注3个涉及新的基因缺陷动物模型构建的PCT申请进入美国和中国的情况。虽然NSG/NOG/NSI小鼠专利的申请总量不大,但专利已有相对的集中再加上活跃的专利权转移行为,在筛选药物及治疗方法的应用以及其他(非癌)人源化NSG/NOG/NSI小鼠模型的构建等部分领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专利壁垒,应提前对标的技术内容进行针对性的专利检索,从而避免侵权风险。此外,鉴于新加坡相关专利极少,因而专利预警报告委托方在新加坡基本不存在专利侵权风险。




案例6:泉州市对讲机产业调研报告(缩减版)

前言

泉州市对讲机产业是全国重要的对讲机生产和研发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泉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张全国性名片。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4G和5G产品对对讲机产品的替代,泉州对讲机产业在人才、技术和产品上已很难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只能保持跟随状态。泉州市对讲机产业要如何发展,怎么发展是本次调研的目的。本项目将在全面调研泉州市对讲机产业现状基础上,通过对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企业资源、人才资源和政府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拟定泉州市对讲机产业发展路径。

调研时间:略

调研单位:略

调研对象:略

调研方法:走访及网络问卷调研

一、泉州市对讲机产业调研总结

根据走访调研和问卷调研的结果(详见附件),对泉州市对讲机企业现状、发展难点及发展需求总结如下:

(一)企业现状

主打产品:泉州市对讲机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部分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经营的产品数字对讲机、模拟对讲机、公网对讲系统、专网对讲系统及集群组网解决方案。

经营状况:企业经营状况参差不齐,上规模企业经营状态普遍较好,但竞争压力较大,一般企业的经营情况较差,产品利润率过低。

研发领域:所调研的5家企业中的研发团队分布在深圳、北京和厦门。少部分企业与高校有一定的技术合作。研发投入普遍占销售额的10%以上。

(二)企业发展难点

政策领域:从国家层面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国家模转数政策推进停滞;第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从地方层面来看按反馈集中度依次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地方对产业的引导政策欠缺;第二是人才引进政策不接地气,不适合普通企业的人才引进;第三是政府对企业研发项目支持力度小,缺乏可操作的补贴方案,同时企业申请补贴的难度较大;第四是企业对接及获取政府政策通道不畅。

人才领域:泉州本地无法引进留住高端研发人才,也缺乏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技术和人才的储备及后盾。

资金领域:对讲机入网及推广花费较大,银行贷款困难。

其他难点:对讲机领域无序竞争、不正当竞争激烈,外观专利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泉州本地的产业链和工业基础薄弱,高工艺产品无法加工生产。

(三)企业政策需求

人才政策:人才引进政策更加丰富、灵活,契合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企业实际需求。

资金政策:在公共采购领域政府投入更多的支持;根据产品销售情况提供相应的入网补贴政策;科研项目的专项补贴政策;降低银行融资借贷门槛。

其他政策:规范市场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行业协会发挥政策及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宣导功用;根据企业发展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地方政府推动国家政策的尽快落地,支持企业新品试点。

二、泉州市对讲机产业现状、特点和技术发展分析

(一)泉州市对讲机产业现状

福建泉州作为我国最早的对讲机产销基地,对讲机产量约占全国对讲机产量的 80%,占全球对讲机产量的一半以上,对讲机终端年规模产值超过20亿元 。泉州市对讲机产业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并基于鲤城区江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丰泽区海西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和南安市光电信息产业园区形成了三个对讲机产业集聚群,还搭建了国家级无线电设备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并研发了国内首款数字对讲机专用芯片LT1801A(该芯片目前应用于科立讯和泉州铁通的部分数字对讲机中)。2011 年底,《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对讲机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以台商投资区、泉州开发区、丰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南安光伏基地等作为区域载体,加快对讲机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增强产业综合实力。由此可见泉州市对讲机产业具有较好的硬件基础、产业集群效应和一定的研发能力和政策支持。

然而,随着2009年工信部666号文件有关模拟机向数字机过渡政策推进的停滞,目前泉州市对讲机产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一方面是基于价格因素6000-7000万部模拟机 无法被数字机取代,对讲机企业不得不继续生产模拟机,维持企业市场份额并陷入低价竞争中,而数字机迟迟不能打开市场,为企业赚取更高的利润;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不断投入对数字机的研发,以免被市场淘汰。

由于对讲机自身的产品特点和功用,其用户对象、用户规模以及用户对产品的更新率相对固定,因此对讲机市场基本上处于平稳发展状态,但随着4G和5G移动通信网络的出现,对讲机行业中已有的专网业务和公网业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专网领域主要表现在从窄带语音通信逐渐过渡到窄带关键语音通信和宽带多媒体数据传输相融合的通信模式 以及数字无线通信集群系统的升级和解决方案。目前在专网对讲领域,市场较为集中,技术领先同时拥有品牌及渠道优势的企业占据着行业大多数市场份额。在全球市场,摩托罗拉、海能达、健伍等前五家企业占据了80%以上的终端市场份额,系统市场的份额也类似,其中摩托罗拉占据了全球49%的市场份额,海能达占比13%。从我国专网通信行业市场份额来看,摩托罗拉占据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3%;其次是海能达,占比为11%;欧宇航位居第三,占比为9%;建伍排名第四,占比为7%;科立讯占比2%。2018年,在中国十大专网通信品牌排行榜上,我国自主品牌占领半壁江山,包括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科立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北峰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安市泉盛电子有限公司、泉州欧讯电子有限公司等 。

在公网领域主要表现在多网互联互通(专网-公网)、宽窄带一体和宽带多媒体终端等。2017年全球公网对讲机市场规模122亿元,预计2018年达到139亿元。全球公网对讲机厂家排在第一梯队的是摩托罗拉和欧宇航,第二梯队的是建伍、海能达、艾可慕、八重洲等具有自己核心技术的企业。在国内公网对讲机领域,由于标准体系不一,国内公网对讲机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多数企业规模不大,行业市场呈现出企业集中度不高,行业区域集中度较高(泉州和深圳)的特点。目前,海能达是国内公网对讲机行业内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科立讯、盛拓、森海克斯和北峰等紧随其后 。

在政府政策方面,国家出台的有关无线电管理及移动通信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为公网对讲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详见下表。


2017年4月,泉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依据国家、省相关产业政策,制定出台了《泉州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导目录》,《目录》指出,移动通信产业要巩固提升无线覆盖及接入设备、微波通信射频组件等优势产业。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长期演进技术)关键技术、网络虚拟化技术(SDN/NFV)、4G、宽带无线接入等后续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这其中所涉及的对讲机“模转数”工程,改造提升数字对讲机及系列对讲终端设备为泉州市对讲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泉州市对讲机产业特点

通过企业调研和技术分析泉州市对讲机产业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缺少龙头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第二,虽然初步形成了鲤城区、丰泽区和南安市三个对讲机产业基地,但产业集群效应并不明显。

第三,对讲机行业协会未能发挥应有的市场引导作用和政企连接作用,同时企业与政府关系脱节。

第四,政府对对讲机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缺失,支持该产业发展的实质性和可操作性的市级政策(信贷、税收、补贴、研发、人才等)极度缺乏。

第五,泉州市对讲机产业在终端领域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和市场地位,但处于对讲机产业利润链的下游,利润链的上游和中游等高附加价值部分则被国内外大型企业如摩托罗拉、海能达、中兴和华为等企业拿走。

第六,从技术角度来看,泉州市对讲机企业基本不具有特有的核心技术,也未全面掌握对讲机产业中各种标准和协议所需具备的技术,产品被替代的风险较大,企业抵抗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能力较低。


三、泉州市对讲机产业发展路径建议

(一)泉州市对讲机产业政策建议

根据第一至第三部分的调研及分析,目前泉州市对讲机产业发展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研发人才缺乏、不正当竞争激烈、精密加工能力不足、财政补贴有限以及产业引导政策缺失。基于上述难点,建议泉州市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或部分解决发展的难点,政策制定建议如下:

1.人才政策

泉州市“港湾人才”引进计划过于高端,不适合泉州对讲机产业的人才引进需求,对于泉州市对讲机企业而言,其一方面需要高端的研发人才,一方面需要生产骨干和技术骨干能够保持稳定。鉴于福州和厦门对于泉州市而言有较强的人才虹吸能力,以及上海和深圳良好的研发环境和丰富成熟的研发平台,高端研发人才很难落户泉州,因而建议泉州市制定更加丰富、灵活,契合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政策。建议所制定的人才政策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人才政策不但能惠及引进人才,也能惠及现有人才。

第二,可参考成都市的人才政策,使人才激励政策可以惠及一线的生产骨干和技术骨干,评定标准更加灵活,可按企业规模和性质给予企业一定的自评名额。

第三,制定更加灵活的柔性人才引进政策,给予企业在外地的研发团队一定的补贴。

第四,给予的福利标准提高,至少不低于厦门市的标准。

2.资助政策

对讲机属于高科技+传统制造混合型产业,一方面企业需要投入高额的研发经费以维持技术优势和开发新品,另一方面许多产品特别是对讲机新品上市时需要入网检测,入网检测费较高。上述的研发及入网检测费用对于泉州市对讲机领域的企业而言负担较重,特别是目前整体经济环境形势严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建议泉州市政府制定相应的资助政策,给予对讲机企业一定的补贴。建议所制定的资助政策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资助政策应简化申请流程和对企业资质的限制,并采取宽进严出、及时发放的原则。

第二,资助政策可包括公共采购领域的支持;根据产品销售情况提供相应的入网补贴;科研项目的专项补贴。

第三,对于入网补贴的资助政策应有时效性,3年或5年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

第四,科研项目的专项补贴应根据科研项目的研发规模建立多层次补贴标准,制定较高的补贴金额(不低于厦门同级别的补贴标准),采取省内外盲审+答辩+公示的审核制度。

3.产业政策

泉州市对讲机产业现状主要表现在:对讲机产业优势还在,但发展较慢,高端市场竞争激烈,建议泉州市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应包括的内容如下:

第一,重点扶持对讲机产业,对于科立讯、泉盛、北峰等上规模企业可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全面梳理对讲机产业的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整顿假贴牌、以次充好、低价竞争、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

第二,政府主动开展面向企业负责人的创新提升教育,引导企业领导层把握所属产业的发展脉络和前沿信息。

第三,依托泉州市数控一代和集成电路产业,引入高精度电子元器件(芯片)企业的生产基地落户泉州,提高泉州制造业的精密加工能力。

(二)泉州市对讲机产业发展建议

泉州市对讲机产业的优势在于,经过近30年的发展,泉州市对讲机制造具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培养并沉淀了一批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生产骨干和销售人员,并具有完善的销售网络,产品得到国内外用户的普遍认可,上述的优势很难被后来者取代,这些隐形资产是支撑并推动泉州市对讲机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6月26日,OPPO公司在上海发布了一款具有无网络通信技术的手机,可在无网络的情况下,手机实现3公里范围内的语音通话并具有自组网功能,其实就是把对讲机功能搬到了手机上。该新品的实用性和易用性目前还不明朗,但可以预期的是如果手机厂商大面积推广该技术,则会对对讲机产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

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对成都和南京无线通信产业基地的研究,借鉴东莞市和江苏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 ,并结合泉州市对讲机产业现有的优势和特点,采取政府和企业两条腿同时并行的原则制定对讲机产业发展路径,三年规划如下:

1.政府方面

第一步,泉州市及各区和县级市政府应明确支持对讲机产业发展的意向和决心。

第二步,由工信局、科技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长期的联合工作小组,本着为企业服务的精神和姿态,定期对对讲机主要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和摸底,掌握对讲机产业实际状况,明确企业所需,并根据实际情况,向企业一条条落实需求是否可以满足,明确责任单位和落实期限。

第三步,制定适合对讲机企业自身规模和需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新产品补贴政策、信贷优惠政策和政府采购倾向性扶持政策。企业申请上述政策扶持需由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相应的调查报告,如人才评价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评议报告、企业经营风险评估报告和企业信用报告等。

第四步,政府引导企业重组对讲机行业协会,安排专人与协会对接,负责政策的传达与解读,帮助企业理解各项政策,协助有资格的企业申请相应的补贴和资助并收集上传企业的需求。

第五步,建议由政府出面联合企业组织规格较高的商务团队(应由主管副市长带队)与国内三大运营商、广电公司和军警等职能机构建立常态性联络机制,由政府背书推广对讲机相关产品。

第六步,依托现有的企业资源,在对讲机终端领域(如泉盛)和集群通信系统解决方案领域(如科立讯)培育本地领军企业,并积极引进国内龙头企业进驻泉州(如海能达和普天),发挥龙头企业的传帮带作用和品牌效应,打造泉州市对讲机的产业品牌。

第七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整合已有的对讲机产业基地,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集群效应。

2.企业方面

第一步,重组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职能,行业协会至少应设置专门的政策工作组、市场工作组和知识产权工作组。其中政策工作组为企业代言积极沟通政府相关部门,发挥上传下达作用;市场工作组协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规范对讲机市场,减少无序和恶性竞争;知识产权工作组,负责牵头联合主要企业建立专利联盟,构建专利池以及受企业委托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服务。

第二步,打破较为独立和封闭的管理模式,多与政府和同行企业建立良好的互联互通模式与合作关系。

第三步,各企业联合聘请业内技术和市场专家,与核心团队(研发、生产和销售主管及骨干)一起明确自身企业的发展和可能的转型方向。

第四步,根据现有的技术分析,除科立讯外,其他对讲机企业很难在对讲机领域利润链的上中游占据一席之地,建议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在细分市场领域开发具有核心技术的特色产品,并聘请专业的商务及品牌运营团队进行产品推广。(可参照儿童电话手表及绿色健康产业的品牌推广模式)

第五步,企业单独或联合委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和导航服务,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的引进与合作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信息,为企业研发思路和方向提供有效的参考。